什麽是猩紅熱?
猩紅熱是由 A 群溶血性鏈球菌 (GABS) 或鏈球菌損傷引起的感染。這種微生物會産生毒素,一些人對這種物質敏感。幷不是所有 GABS 都會産生此毒素,幷且只有部分人對這種毒素敏感。
猩紅熱
猩紅熱疹子看上去像是紅色的、日灼得皮膚。它由細小的粉紅色點組成。
感染的主要症狀是孩子的皮膚出現猩紅色(紅色 – 橙色)皮疹。猩紅熱在 2 歲以下的兒童中很少見。在 4 到 8 歲的兒童中最常見。
猩紅熱的迹象和症狀
皮疹
皮疹是猩紅熱的最明顯迹象。通常,最初看起來像曬傷,觸摸感覺像砂紙一樣粗糙,可能會發癢。皮疹起初通常出現在頸部和面部。 然後擴散至胸部和後背,最後至身體餘下各處。通常會在身體褶皺處形成紅色條紋,尤其是腋下和肘部。4 到 6 天后,皮疹通常消退。皮疹消失 7 到 10 天后,出疹的皮膚會開始脫落幷持續脫落達 6 周。
發燒
可能會出現高燒。通常在皮疹前 12 到 48 停止發燒。
咽喉痛
如果查看孩子的口腔,你可能會發現孩子的扁桃體發炎紅腫,有時覆蓋黃白色的膜。舌頭呈紅白色,帶有紅色小斑點,類似草莓狀。
其他症狀
一些孩子會有其他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胃部疼痛和肌肉疼痛。
其他傳染病(如麻疹或葡萄球菌皮膚感染)或發炎(如川崎氏病)會導致與猩紅熱相似的症狀。
肘部猩紅熱
猩紅熱導致肘部和其他皮膚褶皺,變得很紅。
醫生如何治療猩紅熱?
喉拭子或血檢
爲查找孩子疼痛和皮疹的病因,醫生會使用喉拭子。喉拭子是一根端部帶有棉紗的小棒,醫生用來擦拭孩子喉嚨側部和後部。然後對喉拭子進行鏈球菌化驗。
有時需要血檢來辨別是猩紅熱還是其他疾病。
抗生素
如果喉拭子含有鏈球菌,醫生會爲孩子開出口服抗生素或抗生素針劑。
如果孩子不想口服或者你無法定時給孩子服藥,可以注射長效青黴素針劑。如果正確服用,口服抗生素的效果和生效速度與針劑相同。
在家照顧孩子
監控發燒幷用完抗生素
發燒和喉嚨疼痛通常在使用抗生素 48 小時後緩解。要用完 10 天劑量的抗生素以防出現復發、抗生素抗性和幷發症,這很重要。
退熱淨(泰諾、坦普拉或其他品牌)或布洛芬(美林、雅維或其他品牌)可用于治療發燒或喉嚨痛。不要給孩子使用 ASA(乙醯水楊酸或阿司匹林)。
咽喉痛
飲食會使孩子感覺疼痛。確保孩子飲用足够的液體。盡力使孩子飲食方便。可以提供以下食物:
溫熱(不要過熱)的無咖啡因茶
溫熱(不要過熱)健康營養的湯
可吸吮的冰塊、冰凍果汁或雪糕
使用吸管吸吮的冷飲料,使用吸管更加方便
混合果汁和酸奶
冰激淩或奶昔等冰凍食物
緩解皮疹
使用無香味的面霜使皮膚舒適。燕麥或市售燕麥沐浴粉也有助于减輕紅腫和不適感。
如何預防感染傳播
皮疹本身幷不傳染。但猩紅熱很容易傳染到家庭成員和孩子的同學。在你家中居住的任何兒童或成年人出現相似的症狀後都要進行喉拭子化驗。
孩子使用抗生素 24 小時後不再具有傳染性。因此,如果孩子感覺好轉,1 天后就可以回到學校。預防感染傳播的其他建議:
用溫和肥皂水洗手。
不要與朋友或同學共用水杯或餐飲器皿。
確保使用熱肥皂水或洗碗機清洗孩子的餐飲器皿和水杯。
打噴嚏時用肘部擋住,咳嗽時蓋住嘴和鼻子。
何時尋求醫生幫助
以下情况下請聯繫醫生:
使用抗生素 48 小時後發燒沒有消退
皮疹演變爲水泡或瘡口,或者非常疼痛
無法飲食或出現脫水
嘔吐頻繁
呼吸困難
看起來病情很重
要點
猩紅熱的主要症狀有發燒、粗糙紅疹和喉嚨痛。
如果你懷疑孩子可能患有猩紅熱,請立即帶其就醫。
用完所有的抗生素對預防復發和幷發症很重要。
讓孩子食用柔軟食物和冷飲,幷服用泰諾、雅維或其他牌子的藥物來减少疼痛。
確保出現類似症狀的任何其他家庭成員或密切接觸者去醫護人員處問診。
Ehud Rosenbloom, MD
Janine Flanagan, MD, FRCPC
Bruce G. Minnes, MD, FRCPC, ABPEM
資料來源︰http://www.aboutkidshealth.ca/En/HealthAZ/Multilingual/CN/Pages/Scarlet-Fever.aspx
預防猩紅熱—金銀花茶
新聞報導有一名七歲女孩因感染猩紅熱死亡,衛生署今年至今已有268宗猩紅熱個案呈報,為安全起見,家長們要加强幼兒個人衛生,避免接觸疑似病患者,做足防禦措施.
猩紅熱主要經由飛沫傳染,是由鏈球菌所引起,潛伏期為一至三天,好發於學齡前幼童.主要症狀有喉痛,草莓舌及皮疹.嚴重者有高燒,噁心嘔吐,甚或引發腎炎,風濕熱,心臟病.幼兒在傳染病高峰期宜少出入人多空氣差的地方,必須勤洗手,家長們亦需注意家居環境清潔及通風.
[金銀花茶]有很好的清熱解毒作用,味道甘甘甜甜,小兒不會抗拒,可作為防治猩紅熱的茶飲.除了金銀花茶,綠豆薏米百合糖水亦能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
用料是: 金銀花5錢,白糖適量.
做法: 金銀花放入壼內,用沸開水沖洗一遍,再加入開水,焗5分鐘,調入白糖即可飲用,可沖泡至淡,隨量而飲.
小貼士: 此茶能治療咽喉腫痛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全家可飲,四人量可用兩半,宜水煎10分鐘飲用.
資料來源︰http://www.healthy-food.hk/?p=2298
猩紅熱
猩紅熱(Scarlet Fever)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後由於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多見於小兒,尤以5—15歲居多。
概述
猩紅熱是由β(乙)型A群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可引起扁桃體炎,丹毒,風濕熱,心內膜炎及局部感染。臨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後皮膚脫屑為特徵。少數人在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並發癥。
病因病理
西醫學認為,猩紅熱的主要病原體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圍組織引起炎性和化膿性變化,並進入血迴圈,引起敗血症,致熱毒素引起發熱和皮疹。少數可見病毒性心肌炎、腎小球等病變。
中醫學認為,本病係痧毒疫癘之邪從口鼻而人,侵犯肺胃,鬱而化熱、化火。火熱之毒發散,犯衛、人營、傷陰,從而形成邪侵肺衛,毒在氣營,疹後傷陰三個病理階段,若痧毒內陷,或餘毒未盡,又可導致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
臨床表現
(一)普通型
潛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長7天。起病急驟,發熱,體溫一般38℃~39℃,重者可達40℃以上,嬰幼兒起病時可能產生驚厥或譫妄。患者全身不適,咽喉疼痛明顯,會影響到食欲。咽喉及扁桃體顯著充血,亦可見膿性分泌物。舌頭紅,乳頭紅腫如草莓,稱楊梅舌。頸部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有觸痛。皮疹于24小時左右迅速出現,最初見於腋下、頸部與腹股溝,1日內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為瀰漫著針尖大小的猩紅色小丘疹,觸之如粗砂紙樣,或人寒冷時的雞皮樣疹。疹間皮膚潮紅,用手壓可暫時轉白。面頰部潮紅無皮疹,而口周圍皮膚蒼白,稱口周蒼白圈。皮膚皺折處,如腋窩、肘、腹股溝等處,皮疹密集,色深紅,其間有針尖大小之出血點,形成深紅色“帕氏徵”。口腔黏膜亦可見黏膜疹,充血或出血點。病程第1週末開始脫屑,是猩紅熱特徵性症狀之一,首見於面部,次及軀幹,然後到達肢體與手足掌。面部脫屑,軀幹和手足大片脫皮,呈手套、襪套狀。脫屑程度與皮疹輕重有關,一般2~4周脫凈,不留色素沉著。
(二)其他類型
1.輕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徵性症狀,往往至出現典型的皮膚脫屑時,才取得回顧性的診斷。患者可有低熱1~2天或不發熱,皮疹隱約可見,出疹期很短,無楊梅舌。發病後1~3周皮膚脫屑或脫皮。
2.中毒型 起病急驟,體溫可高至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狀明顯,頭痛、驚厥、嘔吐、為常見症狀。咽扁桃體炎症嚴重。有明顯紅斑疹。如合併膿毒症狀,甚至發生休克, 危險性很高。
3.外科型 鏈球菌經皮膚或黏膜傷口感染時,可有局部急性化膿性病變,皮疹從創口開始,再發展到其他部位皮膚。無咽炎和楊梅舌。
治 療
一、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邪侵肺衛
主症 發熱驟起,咽部紅腫疼痛,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點如錦紋,舌質紅苔薄黃。
次症 頭痛,或伴有嘔吐,脈浮數。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陽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癘之邪侵犯肺衛,肺胃受邪,其氣失和,故見發熱、頭痛、咽喉紅腫疼痛等症狀;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狀如錦紋,為痧毒由裏出表的反映。
治療原則 辛涼宣透,清熱利咽。
方藥運用 解肌透痧東加減:葛根、蟬蛻、浮萍、淡豆豉、荊芥、射幹、桔梗、馬勃、牛蒡子、甘草、連翹、竹茹、僵蠶。
2.毒在氣營
主症 壯熱不解,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瘀點,疹由頸、胸開始,繼而瀰漫全身,見疹後的1~2天,舌苔黃糙,舌質紅刺,3~4天后舌苔呈剝脫,舌面光紅,舌質紫紅有刺,狀如楊梅,脈數有力。
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大便幹結,小便短赤。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咽拭子涂片免疫熒光檢查或培養可見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辨證要點 本證為毒熱竄人氣營,氣血受邪,血熱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氣營的病理變化。痧毒外達,其熱必熾;毒火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痧毒犯營,痧火透達表現為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痧點;舌為心之苗,痧毒火熱及心,心熱上熏舌體,故見舌刺紅腫似“梅”。
治療原則 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方藥運用 涼營清氣東加減:生石膏、連翹、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梔子、黃連、石斛、竹葉、玄參、白茅根、蘆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壯熱無汗者,方中去黃連、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達;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爛氣味穢臭者,方中去石斛、竹葉,加大黃、玄明粉,以通腑泄火。
病程中若見高熱、頭痛、嘔吐、神昏、抽搐,舌苔黃糙、舌質紅絳,脈數等症,為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宜鎮驚熄風,藥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3. 疹後傷陰
主症 丹痧布齊後1~2天,開始皮膚脫屑,伴有低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
次症 咽喉糜爛疼痛減輕,唇口乾燥,或伴有幹咳,食欲不振,大便秘結。
理化檢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陰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火外達肌膚,陰傷液枯,從而致肌膚失潤而枯,隨之脫落;肺胃陰傷,故見低熱、舌紅少津、唇口乾燥、食欲不振等症。
治療原則 養陰生津,清熱潤喉。
方藥運用 沙參麥冬東加減: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玄參、桔梗、甘草、蘆根。若低熱不解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食欲不振者,加佛手、麥芽;大便幹結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見發熱、心悸、胸悶、神疲、多汗、肢節疼痛,舌苔薄、舌質淡紅,脈數無力,或結代等症,為毒熱傷及心氣、血脈所致,治宜益氣養血,滋陰寧心,藥用炙甘草東加減:炙甘草、人參、當歸、丹參、生地、麥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二、西醫治療
(一)抗生素療法
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癥。4萬~8萬U/(kg.d),分2次注射。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並發癥,療程至少10天。對青黴素G過敏者可用紅黴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嚴重時也可靜脈給藥,療程7—10日。
(二)一般護理
急性期患兒應臥床休息,較大兒童用溫淡鹽水含漱。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宜。皮膚保持清潔,可予爐甘石洗劑以減少瘙癢。
三、其他療法
1.單驗方
(1)黃芩:為清熱解毒之品,對丹痧的防、治均有療效。每日10—15g,水煎,分3次服,連用3天。
(2)板藍根、大青葉各15g,甘草5g,水煎服。
2.外治法
(1)錫類散:取藥少許吹喉中,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2)珠黃散:吹于患處,用於咽喉紅腫、潰爛時。
3.針刺療法 取風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陰交,用瀉法,每日1次。
感冒與猩紅熱如何鑒別
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有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皮膚脫屑。因為猩紅熱與感冒都是冬春季常見病,早期症狀又很相似,所以容易混淆。但猩紅熱發病後,咽部明顯紅腫疼痛,一晝夜內出現典型皮疹,舌鮮紅無苔如楊梅,均與感冒有明顯不同,可資鑒別。
猩紅熱孩子要預防哪些並發癥
猩紅熱是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為發熱、咽痛、楊梅舌、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為特徵。兒童猩紅熱容易產生嚴重的並發癥,如急性腎炎、風濕熱。故應引起特別的重視。
1.化膿性並發癥 由於細菌直接侵襲咽喉附近的組織,常易引起這些組織發炎。如化膿性淋巴結炎,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伴有壓痛;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耳道有膿性滲出。
2.中毒性心肌炎 在猩紅熱的早期,病菌產生的大量毒素常常會侵犯到心臟,引起心肌炎等。病人可出現高熱、寒顫、面色難看等毒血症狀。
3. 溶血性鏈球菌侵入機體後常使人體免疫系統發生抗原抗體的免疫反應,臨床可出現下列並發癥,1)急性腎小球腎炎絕大部分為鏈球菌感染後腎炎,臨床以血尿、少尿、浮腫和高血壓為主要表現。2)風濕熱與溶血性鏈球菌關係密切。臨床表現為發熱、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心臟炎,以心內膜受累為主,皮下小結、環形紅斑、舞蹈病。
小兒猩紅熱是常見病,多發病,父母應嚴密觀察,注意並發癥的早期表現,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資料來源︰http://big5.ifeng.com/gate/big5/zhongyi.ifeng.com/baike/view/20106/313.shtml